意義協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在二語習得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既有研究主要聚焦成人英語學習者。本研究以香港10-12歲少數族裔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和尼泊爾)為對象,探討任務類型與任務復雜度對其意義協商策略的影響。110名受試者完成了四項不同類型與復雜度的任務。研究發現:(1)在任務類型方面,強制性信息交換任務(信息差任務)比選擇性信息交換任務(決策型任務)引發了更多的澄清請求、確認檢查、自我重復及他人重復策略,并在統計上達到顯著;(2)在任務復雜度方面,復雜任務比簡單任務引發更多的確認檢查,并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本研究結果對設計有效促進課堂意義協商的教學任務具有重要啟示。
主講人簡介:
延晶,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國際漢語教學,主要涉及任務型教學法、漢語二語青少年學習者的口語交際互動,以及國際漢語教師的認知發展。教授課程包括國際漢語課程與教材設計、國際漢語聽說教學法和二語習得研究方法。延晶副教授主持多項科研項目,累計獲科研經費逾百萬港幣。研究成果發表于多本中英文學術期刊,如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和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