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學術專著6部,在海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編著工具書和教材各1部。主持并完成上海市哲社課題1項,北京市社科項目各1項,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1項、漢考國際重點科研項目1項,教育部語合中心科研重點項目和創新項目3項。參加新聞出版署“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十三經辭典》編纂工作,承擔《大辭海》編纂工作和《漢語大詞典》修訂版資料整理工作。榮獲第二屆全國微課(程)大賽二等獎,案例入選“中國高校遠程與繼續教育優秀案例庫”。被教育部語合中心《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課題組特聘為研發組專家,為教育部語合中心”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首期培訓班”授課專家,西安外事學院特聘教授、韓國世翰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漢語史、漢字教學研究、分級閱讀研究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
教育經歷:
1999年7月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十三經編纂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003年7月畢業于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
2006年9月-2008年11月為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中心博士后。
工作經歷:
(一)國內工作經歷:
1991年7月-1999年9月,陜西理工大學中文系任教。
2003年7月-2006年9月,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任教。
2006年9月-2008年11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工作。
2008年11月-2016年3月,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經貿漢語教研室任教。
2016年3月-2017年4月,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駐所研究。
2020年3月-2022年8月,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駐所研究。
2022年9月-至今,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工作。
(二)海外工作經歷:
2009年8月-2010年8月,泰國易三倉大學任教。
2017年4月-2018年2月,日本神戶外國語大學任教。
科研成果:
(一)專著:
1. 《春秋左傳介詞研究》,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2. 《語言學通論》,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
3. 《面向二語教學的現代漢語介詞研究》,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7年。
4. 《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
5. 《漢語研究叢稿》,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8年。
6. 《國際漢語分級閱讀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二)參著:
1.《留學生閱讀行動指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年。
2.《<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學習手冊》(中等),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2年。
3.《<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學習手冊》(高等),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2年。
4.《<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學習手冊》(初等),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2年。
(三)工具書和教材:
1.《漢語成語詞典》,副主編,中國石油出版社,2001年。
2.《風光漢語----初級讀寫》(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四)論文:
1.《〈馬氏文通〉對助字研究的貢獻》,《漢中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2.《〈說文解字〉“因聲求意”之方法初探》,《唐都學刊》,1998年第17卷。
3.《<春秋左傳>中“所以”和“是以”試析》,《商洛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4.《<春秋左傳>中助動詞“可以”探源》,《漢中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5.《<馬氏文通> 位次”“靜字”述評》,《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6.《〈禮記〉中的范圍介詞“與”及其發展》,《古籍研究》,2001年第4期。
7.《從〈左傳〉主題句中“以”的詞性判定看語文辭典詞性標注問題》,《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8.《規律與方法:回顧與前瞻——關于廖序東先生〈馬氏文通〉的兩
篇文章引發的思考》,《人淡如菊——語言學家廖序東》,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9.《<春秋左傳>“以為”結構分析》,《唐都學刊》,2002年第2期。
10.《<春秋左傳>中“S以VP”結構修辭效果試析》,《修辭學習》,2002年第2期。
11.《<春秋左傳>中的“S以VP”結構試析》,《語文研究》,2002年第1期。
12.《“除”字句溯源》,《語言研究》,2003年第1期。
13.《處所介詞“于(於)”的衰落與“在”的興起》,《漢語史研究集刊》第6輯,巴蜀書社,2003 年。
14.《上古漢語介詞的發展與演變》,《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5.《<春秋左傳>中的“無(有)以”》,《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6.《“差點兒”試析》,《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7.《古典文獻專書辭典編纂原則與方法的有益實踐——評<十三經辭典>》,《辭書研究》2005年第6期。2016年收入《古典文獻專書辭典編纂原則與方法的有益實踐——評<十三經辭典>》,黨懷興、白玉林主編,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8.《析“連X都Y”》,《現代漢語虛詞與對外漢語教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19.《以人為本——廣告語言的生命》,《應用寫作》2006年第9期
20.《論廣播電視對外宣傳與漢語國際推廣互動策略》,《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紅旗文稿》2007年第6期。
21.《從<連文釋義>和<現代漢語詞典>的比較看漢語雙音并列詞語的傳承方式》,《中國語文通訊》(香港),2007年第81-82期。
22.《介詞“自/從”歷時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23.《陸王辭書學理論述略》,《辭書研究》,2007年第1期。
24.《植根于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漢語語法觀——陸王訓詁學理論對漢
語語法學的關注》,《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9期。
25.《〈考工記〉“名-形-動”同詞形的語義基礎》,《勵耘學刊(語言卷)》,2008年7月。
26.《高級母語教育與人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關于華文教學專業“古代漢語”課程的定位與教改設想》,《中國語文通訊》,2009年第87-88期(合刊)
27.《<春秋左傳>中介詞“隱現”現象的考察與研究》,《漢語國際
教育研究》(第2輯),2011年10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8.《〈春秋左傳>中與介詞有關的雙賓語句式及其轉換》,《漢語句式研究與教學主題論文集》,2013年5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9.《類型學背景下漢英介詞對比及教學策略》,《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3年第4期。
30.《從三部工具書看離合詞的編寫問題》,《漢語國際教育兩岸教
師研討集》,2014年9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1.《從兩部初級綜合教材看漢字練習的設置與編排》,《變革中的國際漢語教育——第四屆漢語國別化教材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32.《類型學背景下漢英介詞系統的差異》,《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年第6期。
33.《北京國際學校少兒漢語分級讀物考察》,《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6年第4期。
34.《留學生課外漢語分級閱讀框架體系建設構想——以經貿類材料為例》,《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4期。2019年收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讀寫技能教學研究》,翟艷主編,商務印書館。2020年收入姜麗萍主編《漢語國際教育研究論集》,商務印書館。
35.《古典文獻專書辭典編纂原則與方法的有益實踐——評<十三經辭典>》,《<十三經辭典>編纂紀念文集》,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年。
36.《英語介詞from和漢語介詞“自”的對比研究》,《新亞論叢》(香港),2016年第十七期。
37.《構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外分級閱讀框架 ——基于北京國際學校的經驗》,《漢語國際教育學報》,2017年第1輯。
38.《古文字構形中的語法信息》,《勵耘語言學刊》,2017年第2輯。
39.《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外分級閱讀體系的建設》,《第九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年8月。
40.《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商務漢語教材詞匯、句子分布情況調查研究》,《漢語國際教育學報》,2018年第4輯。
41.《從離合詞的偏誤調查看“HSK 動態作文語料庫”的補充及其教學對策》,《第三屆中介語語料庫論文集》,2018年9月。
42.《基于微信平臺的漢語聽力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數字化漢語教學2018》,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2020年收入鄭艷群主編《漢語國際教育研究論集·數據資源卷》,商務印書館。
43.《從離合詞使用偏誤看離合詞的教學對策》,《面向一流國際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創新(2018卷)》,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44.《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漢外虛詞對比中的語言“偏側關系”及其“對齊”問題》,《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8輯),商務印書館,2019年10月。
45.《漢語國際教育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與啟示》,《漢語國際教育學報》,2020年第7輯。
46.《介詞語法對比中的“偏側”關系與語義圖》,《語言與翻譯》2020年第1期。
47.《基于第二語言分級閱讀教育的讀物難度測查研究述評》,《國
際漢語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48.《語氣副詞“差點兒”句法、語義、語用分析研究》,《北京語言大學教學研究論文集(2019卷)》,2020年8月。
49.《<考工記>動詞配價類型考察》,《輔仁中文學報》第五十期。
50.《漢語國際教育漢語文本分級及難度測查對比研究》,《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2020年第6期。
51.《國際中文教育中文語法大綱與標準研究十年回顧與創新——以“語法A類附錄”的研制為例》,《對外漢語研究》第二十四期。
52.《面向漢語國際教育課外分級讀物考察》,《華文教學與研究》2021年第3期。
53.《基于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的“給”類介詞混用情況調查》,《第五屆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建設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2021年5月,南京大學出版社。
54.《第二語言能力標準中閱讀能力的描述語考察》,《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2021年第4期。
55.《第二語言能力標準中文本類型選擇的考察與分析》,《漢語國際教育學報》,2021年第10輯。
56.《<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分級大綱
的研制路徑及語法分級資源庫的開發》,《國際漢語教育研究》,2021年第3期。
57.《<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分級大綱與HSK大綱的對比》,《對外漢語研究》第二十七期。
58.《類型學視角下<春秋左傳>言語類動詞的語義句法研究》,《中國訓詁學報》,2022年第六輯。
研究課題:
1. 1996年—1999年參加新聞出版署“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十三經辭典》中《春秋左傳》、《爾雅》、《禮記》分冊的部分編纂工作。
2. 2002年—2003年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春秋左傳介詞研究》(2002EYY001),已結項。
3. 2004年—2005年主持上海師范大學文科課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介詞研究》,已結項。
4. 2004年—2005承擔新聞出版署規劃特大型綜合性詞典《大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的部分編纂工作,已完成。
5. 2005年—2007年承擔《漢語大詞典》修訂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已完成。
6. 2006年—2008年主持國家語委科研項目:《基于漢字構形學理論的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研究》,已結項。
7. 2011年主持北京語言大學校級項目《類型學背景下的英漢介詞研究》(11YB03),2017年已結項。
8. 2013-2014學年主持受學校資助教學實驗課《商務漢語綜合(三上)》(D140104),已結項。
9. 2015年主持“北語模課”二期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項目”《MOOC背景下的本科留學生商務漢語技能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2018年,已結項。
10. 2015年承擔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留學生漢語課外分級閱讀材料的研制——以經貿類材料為例》(AZ201501),2017年已結項。
11. 2016年參與“精品課程培育計劃.高級商務漢語綜合課” (JPK201601),課題組成員,已結項。
12. 2016年參與北京語言大學梧桐創新平臺項目《基于互聯網+的漢語國際教育詞匯-語法教學資源平臺研究》(16PT03),課題組成員。
13. 2016年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書》的漢語詞匯史視角專題研究(16BYY122)。
14. 2017年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古漢語動/介關系多功能語法形式的語義地圖研究》(17YYB009)。
15. 2018年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互聯網+”的國際漢語教學資源與智慧教育平臺研究》(18ZDA295),子課題三組負責人。
16. 2018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面向二語教學的商務漢語分級閱讀標準研究》(18YJA740050)。
17. 2019年被聘為孔子學院總部《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項目研發組專家,負責《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之“語法等級大綱”(A類附錄)的研制工作,已完成。
18. 2020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閱讀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與測評研究》(20AYY016)。
19. 2020年主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重點項目《國際中文教育閱讀素養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20YH12B)2020年主持漢考國際科研基金重點項目《基于<漢語國際教育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A類附錄)》的語法分級資源庫的構建與應用》(CTI2020A02)。
20. 2020年主持漢考國際科研基金重點項目《基于<漢語國際教育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A類附錄)》的語法分級資源庫的構建與應用》(CTI2020A02)。
21. 2021年承擔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漢字與漢字教學專題研究》,課題組成員。
22. 2021主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國際中文教育創新項目項目《面向國際中文教育的商務漢語詞匯分級資源的聚合研究》(20YH006CX5)。
23. 2021年參與北京語言大學校級項目《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KCSZ202118),課題組成員。
獲獎:
1. 2005年12月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2005-2006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 2009年9月《現代漢語并列式短語類型及其詞匯化成因》榮獲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第十六屆科研報告會優秀論文。
3. 2011年7月獲北京語言大學校級優秀黨員。
4. 2014年8月《對外漢語生詞教學的步驟》榮獲第二屆全國微課(程)大賽二等獎。
5. 2016年10月《基于MOOC平臺的創新型遠程教育國際漢語教師培訓項目(ICPT)》案例入選“中國高校遠程與繼續教育優秀案例庫”。
6. 2016年11月《構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外分級閱讀框——基于北京國際學校的經驗》,獲得北京語言大學十四屆科研報告會論文一等獎。
7. 2019年11月獲北京語言大學第十三屆優秀教學獎三等獎。
8. 2020年9月《初級漢語綜合課教學法》榮獲線上校級一流課程(團隊成員),主講《初級漢語綜合課教學法之漢字教學》。
9. 2020年10月《商務漢語綜合課》獲得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型一流本科課程。(團隊成員,排名第二)
10. 2022年1月《<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 的解讀》,獲得《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學術研討會一等獎。
社會兼職:
1. 教育部語合中心《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課題組研發專家。
2. 西安外事學院國際合作學院特聘教授。
3. 韓國世翰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