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新,1969年生,男,文學博士學位,教授。
研究領域:古文字學、現代漢字學、先秦禮樂文化
教育背景
1987-1991 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學士
1991-1994 河北大學中文系碩士
1995-1999 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
2000-2002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后
工作經歷
1994-2002 河北大學中文系
2002-2005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2005-2012 河北大學文學院
2013-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
學術成果
(一)專著
1.《兩周青銅樂器銘辭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
2. 《〈通用規范漢字表〉70問》(與王敏合著),語文出版社2016年
(二)譯著
1.《中國古文字學導論》(第二章),中西書局2013年
(三)論文(代表性20篇)
1. 《形聲起源初探》,《河北大學學報》1995年3期
2. 《青銅樂器自名之修飾語探論》,《音樂研究》1999年4期
3. 《認清漢字優劣 把握發展方向》,香港《中國語文通訊》2000年3期
4. 《〈論語〉“春服既成”新詮》,《文史》2000年4期
5. 《樂器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22輯
6. 《編鐘“堵”“肆”問題新探》,《中國學術》2001年1期
7. 《上古記年詞語的綜合考察》,《中國語文通訊》2001年3期
8. 《青銅鐘镈起源研究》,《中國音樂學》2002年2期
9. 《青銅樂器銘文的排列形式及其時代意義初探》,《古代文明》總第二期(文物出版社2003年6月)
10. 《從金文看西周中期的土地交換》,新加坡《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5卷2期
11. 《規范人名用字與保護公民的姓名權》,《中國文字研究》第五輯(2004年)
12. 《試論說文解字的歷時與共時研究》,《中國語文通訊》2006年3期
13. 《現代漢字研究》,《中國語言學年鑒(1999~2003)》,商務印書館2006年10月
14. 《大陸與臺灣CJK漢字字形比較與研究》,《中國文字學報》第三輯
15. 《關于漢字申遺問題的思考》,《河北大學學報》2011年3期
16. 《〈說文解字〉“誤釋字”類型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輯;
17. 《語言學家談語言文字規范》,《語言規劃學研究》2015年第1期
18. 《當前現代漢字研究中的幾個焦點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5期
19. 《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有關語言文字的三組關系》,《小學語文》2016年11期
20. 《漢字的工具性與文化性以及對小學漢字教學的思考》,《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9年
研究項目
1. 2003 新出樂器銘文研究(03CYY006),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2. 2003 ISO 10646字種字形審核,國家語言文字應用“十五”項目
3. 2007 構建和諧語言生活若干問題的思考(YB115-01),國家語委“十一五”規劃項目
4. 2008 兩岸文字問題研究(YB115-09),國家語委“十一五”規劃項目
5. 2014 《通用規范漢字表》8105字形音義源流研究(14ZDB099),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6. 2014 先秦金石樂器及其銘文與樂的禮制化問題研究(14BD035),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社會服務/學術兼職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 委員
2. 國家語委“兩岸語言文字交流與合作協調小組” 成員
3. 中國文字學會 副秘書長
4.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表意文字工作組(IRG) 中國主編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