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仲儒,1971年生,男,文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學系副系主任。
漢語語法學、句法語義學、理論語言學
1996-1999 安徽師范大學現代漢語專業碩士
2000-2003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
1990-1996 先后在安徽潛山縣杜埠小學、油壩小學、油壩初中任職
1999-2018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
2018-至今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系
專著
1. 《現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2. 《現代漢語中的功能范疇》,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3. 《當代語法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4. 《論元結構與漢語構式》,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5. 《英漢致使句論元結構的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年。
6. 《英漢名詞短語的對比研究》,科學出版社,2017年。
譯著
1. 《語言與心智》(喬姆斯基著,與張孝榮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論文
1. “呢”在疑問句中的意義,《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第114-116頁。
2. 零成分與漢語“名物化”問題,《現代外語》,2001年第3期,第228-236頁。
3. 存現句與格理論的發展《現代外語》,2002年第1期,第35-47頁。
4. 自然語言的詞序,《現代外語》,2002年第4期,第372-386頁。
5. “來著”的詞匯特征,《語言科學》,2003年第2期,第58-65頁。
6. 量詞“口”的句法認知基礎淺探,《巢湖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第96-100頁。
7. 漢語被動句句法結構分析,《當代語言學》,2003年第3期,第206-221+285頁。
8. “VA了”式述補結構的語義分類說略,《南開語言學刊》,2004年第1期,第60-64頁。
9. 母語說話者語感差異的語言學解釋《語言科學》,2004年第3期,第69-78頁。
10. 動結式的致事選擇,《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第471-476頁。
11. 關于距離相似動因的個案分析,《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第69-76頁。
12. 生成句法學中的時制,《外語學刊》,2004年第1期,第73-78頁。
13. 否定焦點及其句法蘊含,《中國語文》,2005年第4期,第300-307頁。
14. 漢語動結式的核心,《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39-49頁。
15. 時制、時體與完成式,《外國語言文學》,2005年第4期,第223-229頁。
16. 致使的語音實現及其句法蘊含,《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6期,第723-728頁。
17. 彝語名詞短語內部語序,《民族語文》,2005年第4期,第11-15頁。
18. 以“的”為核心的DP結構,《當代語言學》,2005年第2期,第148-165頁。
19. 以人稱代詞為核心的DP結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37-45頁。
20. 論元的句法實現,《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5年第2期,第53-61頁。
21. 生成語法學中的“的”字結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49-57頁。
22. 名詞短語的句法結構,《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04-107頁。
23. 動結式的論元實現,《現代外語》,2006年第2期,第120-130頁。
24. 漢語的被動范疇“給”,《外語學刊》,2006年第2期,第65-70頁。
25. 主語語法功能的分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第26-34頁。
26. “是……的”的構件分析,《中國語文》,2007年第4期,第321-330頁。
27. 漢語式話題句的結構分析,《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2期,第202-207頁。
28. 現代漢語與方言中差比句的句法結構分析,《語言暨語言學》,2007年第4期,第1043-1062頁。
29. 語音結構與名詞短語內部功能范疇的句法位置,《中國語文》,2008年第6期,第523-534頁。
30. 漢語中無定主語的允準條件,《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5期,第541-548頁。
31. “都”的右向語義關聯,《現代外語》,2008年第1期,第13-25頁。
32. 論元與謂詞的語義關系,《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第20-27頁。
33. 生成語法的結構理論與運算方式,《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第8頁。
34. 再論“來著”,《漢語學習》,2009年第3期,第12-16頁。
35. 外圍格的論元地位,《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第560-566頁。
36. 現代漢語中的“由”字被動句,《現代外語》,2010年第1期,第12-22頁。
37. 漢語中詞與短語的轉類,《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3期,第71-78頁。
38. 評價性“V起來”句的句法語義分析,《語法研究與探索(十五)》,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33-54頁。
39. “NP + 好V”的句法分析,《當代語言學》,2011年第1期,第63-72頁。
40. 層次分析法中標記詞的處理,《漢語學習》,2011年第2期,第106-112頁。
41. 漢語等同雙賓句與等同范疇,《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3期,第347-356頁。
42. 被動范疇“給”的句法語義特征,《現代外語》,2011年第2期,第119-126頁。
43. 致使范疇“以”與“以”字處置,《語言科學》,2012年第1期,第15-25頁。
44. 領屬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5期,第359-366頁。
45. 論元結構與句法語義接口,《數理邏輯之美——方立教授紀念文集》(司富珍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92-212頁。
46. 動詞短語的名詞化與飽和關系子句的句法分析,《華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1期,第70-79頁。
47. 指賓狀語句的句法分析,《現代外語》,2013年第1期,第25-32頁。
48. 量度范疇與漢語形容詞,《世界漢語教學》,2013年第3期,第291-304頁。
49. 虛指賓語的句法地位,《漢語學習》,2013年第5期,第13-21頁。
50. 領屬性保留賓語句的句法分析,《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第637-645頁。
51. 狀態補語中的達成“得”,《語言科學》,2014年第3期,第242-251頁。
52. 從重動句看準定語的生成,《語法研究與探索(十七)》,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68-85頁。
53. 從“把”看數量名序列的句法結構,《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第76-82頁。
54. 漢語非領屬性保留賓語句的句法分析,《華文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期,第57-65+74頁。
55. 準領屬性主謂謂語句的句法分析,《漢語學習》,2015年第3期,第12-22頁。
56. 從生成語法看漢語詞類研究,《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第428-432頁。
57. 所字短語的句法分析,《語言科學》2016年第5期,第474-487頁(與郭立萍合作)。
58. 漢語量度有字句的句法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1期,第46-55頁。
59. 動詞重疊的句法分析《世界漢語教學第》2016年第2期,第156-169頁。
60. “總”與“都”量化對象的差異,《中國語文2016年》第3期,第276-288頁。
61. 連字句的制圖分析,《現代外語》2017年第4期,第439-450頁。
62. 漢語重動句的句法分析,《華文教學與研究》2017年第2期,第72-80頁。
63. 漢語形容詞重疊的分布式形態學分析,《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第630-637頁。
64. 包含量詞重疊式的名詞短語,《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2期,第44-57頁。
65. 名詞謂語句的句法分析,《對外漢語研究》2018年第17輯,第1-14頁(與石玉合作)。
66. 漢語定中關系動名復合詞的結構分析,《語法研究和探索》2018年第十九輯,第110-133頁。
67. 被動范疇與漢語被動句的發展,《語言研究集刊》2018年第二十二輯,第175-195頁(與石玉合作)。
68. 學科建設離不開三大要素,《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3.12。
69. 復雜給字句的句法分析. 《語言科學》2019年第6期,第619-631頁。
70. 時制范疇與英漢間的語法差異,《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年第6期,第888-900頁。
71. 制圖理論與形容詞謂語句的自足性,《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1期,第82-93頁(與楊舟合作)。
72. 論元的引進與允準,《外國語》2020年第4期,第12-22頁。
73. 構建符合漢語實際的語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8月11日。
74. 生成語法中輕動詞的引進,《世界漢語教學》2020年第4期,第451-465頁(與楊舟合作)。
75. 熊仲儒,2021,“和”的詞類分析,《漢語學習》2021年第1期,第3-15頁。
1. 2003,普遍語法與漢語句式研究,安徽師大博士科研啟動項目。
2. 2003,漢語的生成句法學研究,安徽師范大學“十五”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資助項目。
3. 2003,時制、時體及其相關問題研究(2003xqn19),安徽師范大學青年項目。
4. 2004,動結式的論元結構及相關問題研究(2004jqw23),安徽省高校青年項目。
5. 2004,普遍語法與漢語致使句式研究(2004sk046),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
6. 2005,虛詞“的”與皖西贛語中名詞短語研究(AHSK05- 06D28),安徽省社科項目。
7. 2006,名詞短語的生成句法學研究(2006sk057),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
8. 2008,英漢論元結構的對比研究(08BYY00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9. 2012,英漢名詞短語的對比研究(12YJA740082),教育部規劃項目。
10. 2013,語音和語法的接口研究(FRZD201301),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重大項目。
11. 2014,英漢形容詞的句法語義研究(14AYY00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12. 2019,漢語左邊界的制圖分析,北京市社科一般項目。
13. 2019,現代漢語語法典型案例庫建設與漢語制圖分析,北京語言大學校級重大項目。
14. 2020,《當代語義學教程》,北京語言大學教材資助項目。
1. 2006,安徽師范大學教學優秀獎二等獎。
2. 2010,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3. 2011,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社科類)二等獎。
4. 2013,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5. 2015,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6. 2015,安徽師范大學優秀成果獎。
7. 2020,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本科生課程:現代漢語、現代漢語語法學
研究生課程:高級句法學、漢語語法專題、當代語法學研究、句法學導論
辦公電話:82303832
辦公室:綜合樓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