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經太,1951年3月生,男,文學碩士學位,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黨總支書記,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中國文化研究》主編,曾任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2004年-2009年)。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中國古典詩學、中國古代詩詞、中國古代思想史等人文科學研究。
教育背景
1977-1981 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
1981-1984 吉林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
工作經歷
1984至今 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學術成果
專著
1.《中國詩學與傳統文化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2.《心靈現實的藝術透視--中國文人心態與古典詩歌藝術》,現代出版社,1991年
3.《宋代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中華書局,1997年
5.《徜徉兩端:華夏審美風尚史(宋代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6.《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年
8.《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9.《中國詩歌通史·宋代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10.《中國審美文化焦點問題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11.《杏園隴人詩思》,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編著
1. 《中國名詩三百首》,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
合著
1. 《老舍與“京味”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2. 《省鑒與傳習: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與現實》,人民出版社,2013年
論文
1. 《“清真風骨”芻論》,《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4期
2. 《極頓挫之致 窮勾勒之妙——論清真詞的章法結構》,《學術月刊》,1984年第9期
3. 《清真、白石詞的異同與兩宋詞風的遞變》,《文學遺產》,1986年第3期
4. 《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老舍》,《文學評論》,1987年第1期
5. 《從抒情主體的心態模式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質》,《文學遺產》,1987年第6期
6. 《中國古典詩學新探四題》,《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
7. 《主體參與和學術獨立——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化課題》,《文學遺產》,1988年第4期
8. 《古代文論研究應有多維視野》,《文學遺產》,1989年第4期
9. 《論中國古典詩歌的悲劇性美》,《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
10. 《文學遺產的接受與開放性自律》,《文學評論》,1990年第3期
11. 《論宋人平淡詩觀的特殊指向與內蘊》,《學術月刊》,1990年第7期
12. 《論中國詩學的平淡美理想》,《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3期
13. 《韻味與詩美》,《文學遺產》,1991年第3期
14. 《論宋詩諧趣》,《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15. 《詩歌史:關注方式的轉換與審美心理的調整》,《文學評論》,1993年第5期
16. 《真相的描述與價值的發現——〈明代文學批評史〉試評》,《文學遺產》,1993年第1期
17. 《宋詩與宋學》,《文學遺產》,1993年第4期
18. 《不大通,何以得大有》,《文學遺產》,1993年第5期
19. 《定位在自信式文化建構的基點》,《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
20. 《宋詞與宋世風流》,《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21. 《詞體:兩大聲律系統的復合》,《文學遺產》,1994年第5期
22. 《清淡詩心的精神狀態分析》,《文學遺產》,1995年第4期
23. 《詩本位與廣視野的交融》,《文學遺產》1995年第5期
24. 《宋詞:對峙中的整合與遞嬗中的偏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
25. 《論儒家“風骨”的清虛化》,《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
26. 《論唐人山水詩美的演生嬗變》,《文學遺產》,1998年第4期
27. 《學術現代性的開放性特質》,《文學遺產》,1998年第5期
28. 《傳統“詩史”說的闡釋意向》,《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29. 《“在事為詩”申論——對中國早期政治詩學現象的思想文化分析》,《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30. 《唐宋詞學的自覺與樂府傳統的新變》,《文學遺產》,2001年第6期
31. 《論漢魏“清峻”風骨》,《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第4期
32. 《清談、淡思、濃采——詩學與哲學之間的文化透視》,《中國詩歌研究》,2002年
33. 《道義、滋味和技藝一中國古典文學思想與新世紀文學理念》,《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34. 《詩意生存的精神傳統及其現代意義》,《求索》,2002年第1期
35. 《“清”美文化原論》,《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36. 《也論中國詩學的“意象”與“意境”說——兼與蔣寅先生商榷》,《文學評論》,2003年第2期
37. 《道德文化的生成與異化——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反思四題》,《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38. 《經典的確認與學科的自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研究的現代展開》,《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
39. 《詩藝與“體物”——關于中國古典詩歌的寫真藝術傳統》,《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40. 《古典詩歌研究中的語言藝術自覺》,《文學遺產》,2006年第2期
41. 《“游于藝”而“進乎技”——對文學理論之“元理論”的反思》,《學術月刊》,2006年第6期
42. 《中國詩學的語言哲學內核與語言藝術模式》,《文學評論》,2007年第5期
43. 《中國詩學“意境”闡釋的若干問題——與蔣寅先生再討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44. 《自然之道與雕縟成體——〈文心雕龍〉的自然雕飾美學思想》,《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45. 《強化特色學科建設 推進漢語走向世界》,《中國高等教育》,2008年第5期
46. 《新解“胡同”文化》,《中華讀書報》,2008年7月9日
47. 《看文化北京,選擇那扇窗》,《中國教育報》,2008年6月20日
48. 《躬行君子——道德文化的實踐品格》,《中國文化報》,2008年8月6日
49. 《性情文化三題》,《勵耘學刊》(文學卷),2008年第1期
50. 《新世紀“國學”主體的實踐理想自覺》,《中國文化研究》,2010年第4期
51. 《宋詩學闡釋與唐詩藝術精神》,《文學遺產》,2011年第2期
52.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古典現實主義》,《文學遺產》,2011年第3期
53. 《中國詩畫交融若干焦點問題的美學思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54. 《古典文學藝術:價值追問與藝術講求》,《文學遺產》,2012年第2期
55. 《“馬乘飛燕”:中國藝術的適意寫實傳統》,《人民政協報》,2013年8月5日
56. 《儒道元典中的思想主體意態》,《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5期
57. 《中國文學史學:歷史邏輯與文學精神》,《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58. 《“五千年”和“一百年”的闡釋學統一——中國學術評價與文學闡釋的批評探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年第3期
59. 《論“名句”呈現“境界”——中國詩學闡釋學重構的一種模型》,《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
60. 《中國文藝思想史的通觀闡釋》,《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
61. 《原創性:學術評獎制度的靈魂》,《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3期
62. 《探詢大歷史邏輯中的“美的規律”——發展馬克思主義美學與重構中華文藝思想通史》,《文學遺產》,2016年第6期
63. 《文學理論關鍵詞研究的核心價值問題導向》,《文學爭鳴》,2017年第1期
64. 《守正出新:中華文化的詩性精神》,《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第5期
65. 《詩情畫意·民胞物與——中華傳統美學的詩性精神內蘊》,《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
66. 《宋型文化人格與唐宋轉型藝境的一體生成》,《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67. 《主持人語:新時代中國闡釋學的學術暢想》,《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68. 《君子人格的文化生成》,《光明日報》,2017年11月05日07版
69. 《“依于仁”與“游于藝”》,《中國文化報》,2018年第3期
70. 《七十年來唐宋文學研究的歷史啟示》,《文學遺產》,2019年第5期
71. 《中國意象詩學原理的生成論探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
72. 《論中國詩學主體精神的創新建構——從元典闡釋與原點問題出發的理論思考》,《文學遺產》,2020年第5期
73.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聲律意象與中國詩歌語言藝術》,《光明日報 文學遺產》,2020年04月05日05版
74. 《進乎技:中國藝術哲學實踐論闡釋的核心命題》,《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期
研究項目
1.2001-2005 《"清"美文化與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2.2001-2005 《文化詩學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十五"規劃項目
3.2007-2009 《首善之區建設與留學生博雅教育研究》,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
4.2008-2010 《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
5.2009-2011 《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
6.2009-2011 《中國審美文化焦點問題研究》,北京市社科規劃辦重點項目
7.2010-2012 《宋代詩學精神的理學文化觀照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8.2004-2012 《中國詩歌通史·宋代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9.2018至今 《中華詩詞語言藝術原理及其歷史生成機制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攻關項目
榮譽獎項
1.1991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2.1996 入選首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員
3.1999 《宋代詩歌史論》,獲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4.2000 《徜徉兩端:華夏審美風尚史(宋代卷)》,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5.2014 《中國詩歌通史·宋代卷》,獲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首屆鳳凰網“致敬國學”學術著作獎
6.2019慕課《古詩今讀》獲國家級精品課程
開設課程
研究生課程:古典詩詞精品 《錢鐘書選唐詩》評講 中國古典詩藝學
文學語言藝術研究
慕課:古詩今讀
社會服務/學術兼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社科院《文學遺產》編委會委員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中華吟誦學會理事長
聯系方式
辦公電話:
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