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珍,1966年生,女,文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學系主任
研究領域
理論語言學,生物語言學與腦科學。
教育背景
1981-1984 山西汾陽師范學生
1996-1999 山西大學中文系碩士
1999-2002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
2006-2007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及哲學系博士后
工作經歷
1984-1996 山西省交城縣中學教師
2002-2013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生辦公室主任)
2008-2010 新疆伊犁師范學院外語系教師(系主任)
2011-2012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訪問教授(辦公室主任)
2013-2018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教師(先后任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
2018-現在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系教師(兼任系主任、直屬黨支部書記)
2012-現在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人文學院漢學系客座教授
學術成果
一、著作類
(一)專著(含論文集)類
1. 《句法制圖研究(Studies on Syntactic Cartography)》(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2.《數理邏輯之美》(執行主編),2012,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特征核查及其句法影響》(獨著),2009,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4. 《語言論題:喬姆斯基生物語言學視角下的語言和語言研究》(獨著),2008,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語言理據研究》(與王艾錄合著),200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 《漢語的語詞理據》(與王艾錄合著),2001,商務印書館。
(二)譯著類
1. 《語言學和形式科學:生成語法之源》(第一譯者,與劉文英合譯,原作者:馬庫斯-托馬林),2018年,商務印書館。
(三)參編文集和志書
1.《蓮香海闊,語重情深: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參編。主編:黃翊),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0年。
2.《當代中國語言學研究》(參編。負責外國語言研究章節撰稿。主編:李宇明),201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語言培訓服務國家標準研究》(撰寫“高等院校英語本科專業教學情況概述”一章,主編:張寶林),2016,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4.《交城縣志》(特邀撰稿人,負責“方言”部分撰稿。主編:楊麗萍),2013,中華書局。
5.《董家圪垛村村志》(副主編,負責“董家圪垛村的方言特點”的撰稿。主編:司遠快),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二、論文類
(一)期刊和論文集論文
1. 《澳門語言政策研究20年----基于CNKI收錄文獻的資料分析和綜述》,《蓮香海闊,語重情深: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編:黃翊),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0年第220-227頁。
2.《語言學家的責任與擔當》,《蓮香海闊,語重情深: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編:黃翊),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0年第582-585頁。
3.《句法制圖研究的新視野》,《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19年第3期第25-37頁。
4.《漢語語法音變管窺》, 《華文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19年第2期第16-24頁。
5.《回望40年來我國語言學理論譯介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年終特刊(語言學)】,2019年1月15日第3版。
6.《語言結構體系及其對進化的重要性》,(譯作)原作者:喬姆斯基,《語言科學》(CSSCI來源),2018年第3期第225-234頁。
7.《輕動詞結構的層級制圖》,《語文研究》(CSSCI來源),2018年第1期第11-17頁。
8.《句法制圖理論在中國的新進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終特刊(語言學)】,2018年1月2日第3版。
9.《語言識別的兩類標準及其適應范圍》,《語言戰略研究》,2018年第3期第87-88頁。
10. 《語法中的“柔性活力”與“剛性法則”》,《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第89-94頁。
11.《漢語領屬結構中的“的”》,《漢語“的”的研究》(主編:鄧思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04-118頁。
12.《詞類辨》,《安徽師范大學學報》(CSSCI擴展),2016年第4期第424-427頁。
13.《句法距離和句法復雜性的測量》,《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98-102頁。
14.《外來詞進入漢語普通話的形式和條件》,《西詞漢譯的形和義》(主編:周薦),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年。
15.《雙賓結構中的領屬關系》,《外國語文研究》,2015年第2期第2-11頁。
16.《也說“漢語和印歐語差異的ABC”》,《英漢對比與翻譯》,2014年(第二輯)第156-164頁。
17.《漢語并列結構基礎生成的兩種方式》,《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第97-101頁。
18.《簡約之問》,《語言科學》(CSSCI來源),2013年第5期第497-504頁。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2014年第6期第14-21頁。
19.《趙本山的爺爺和趙本山的帽子:漫談漢語中的兩種領屬結構》,《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14年第2期第43-51頁。
20.《突厥語族語言中的人稱一致》,《地域文化與中國語言》(主編:張維佳),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56-171頁。
21.《數理邏輯基礎及其在語言研究中的運用》,《外國語》(CSSCI來源),2013年第2期第93-96頁。
22.《關于左右向分枝結構的兩種不同視角》,《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23.《語言組織結構的非線性特征》,《澳門語言學會刊》,2012年第1期第40-46頁。
24.《突厥語族語言中的人稱一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第21-26頁。
25.《兒童漢語疊音詞習得的韻律理據》,《澳門語言學三十年紀念文集》,2012年。
26.《英漢兩種語言派生構詞的形態學比較》,《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27.《語用信息在句子和名詞短語層面的句法化》,《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第92-95頁。
28.《董家圪垛村方言的特點》,《董家圪垛村志》,香港天馬出版公司,2011。
29.《如何看待今天的生物語言學》(譯文,原作者喬姆斯基),《語言科學》(CSSCI來源),2010年第2期第113-123頁。
30.《維吾爾語中的兩種人稱一致關系》,《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31.《影響領屬結構歧義解讀的轄域因素》,《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09年第3期第8-14頁。
32.《影響句子可接受性的若干因素》,《漢語學習》(CSSCI來源),2009年第3期第25-31頁。
33.《從漢語的功能中心語“的”看CP和DP的平行性》,《語言學論叢》(CSSCI來源),2009年第39輯第463-477頁。
34.Chomskan Linguistics and its Methodologies, Asian Social Sciences. 2009年第3期第82-85頁。
35.On Abductive Principle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高校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3期。
36.《并列結構生成的數理基礎》,《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2009年第10期第64-70頁。
37.Chomsky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Study, An Interview to Professor Noam Chomsky, 《語言學論叢》(CSSCI來源),2008年第37輯第274-298頁。
38.《語言學研究中的科學方法》,《外國語》(CSSCI來源),2006年第4期。
39.《中心語理論和布龍菲爾德難題》,《當代語言學》(CSSCI來源),2006年第1期。
40.《漢語中的幾種同音刪略現象》,《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05年第2期。
41.《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當代語言學》(CSSCI來源),2004年第1期。
42.《漢語語詞結構中的主賓不對稱現象》,《語言科學》(CSSCI來源),2004年第1期。
43.《論語言設計中的編碼能力和改編能力,《中國教學縱橫》2003年第3期。
44.《特征核查和漢語語詞的成分分析》,《高校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
45.《周遍主語句中的多重特征核查》,《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2002年第4期。
46.《理據三問》,《辭書研究》(CSSCI來源),2002年第2期。
47.《漢語的標句詞“的”及相關的句法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02年第2期。
48.《“都”和漢語一致性關系的特征核查》,《現代中國語研究》,2001年第3期。
49.《同語反復的會話隱含》,《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50.《關于語言理據的兩個理論問題》,《暨南大學語言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51.“評介《邏輯語義學》”,《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2001年第1期。
52.《語言運用的糾錯能力》,《語文建設》(CSSCI來源),2000年第3期。
53.《復合詞內部形式的若干問題》,《中國學術研究》,中國華僑出版社會,1998。
54.《論專有名詞前的定語》,《學語文》1998年第6期。
55.《漢字構件的任意性和理據性》,《高等學校教師優秀論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
56.《漢語外來詞中的內部形式化傾向》,《世界漢語教學》(CSSCI來源),1998年第3期。
57.《篳路藍縷,拓荒出新----評介《漢語理據詞典》》,《漢語學習》(CSSCI來源),1998年第1期。
58.《文章標題中問號的用法》,《優秀教師論文選》,珠海出版社1998年。
(二)近期會議論文(選)
1.語言和腦科學研究中的伽利略迷題,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西安),2020。
2.BE和HAVE及其句法制圖分析,第四屆中國理論語言學前沿及其協作應用高層論壇(南京師范大學)(線上)(大會報告),2020。
3.澳門回歸20年語言政策研究,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澳門科技大學),2019。
4.語言學家的責任與擔當,澳門特區20年社會語言狀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澳門科技大學)(大會閉幕辭),2019。
5.漢語指示代詞的句法層級,首屆漢外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學術研討會(北京語言大學)(主旨發言),2019。
6.New Horizons in Studies of Syntactic Cartography. 第三屆句法制圖國際研討會(北京語言大學)(大會發言),2019。
6.句法復雜詞的句法層級,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澳門城市大學)(主旨發言),2018。
7.句法復雜詞的層級制圖,第四屆韻律語法研究國際研討會(ICCPG-4)(河南大學),2018。
8.句法復雜詞的內部層級,第26屆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年會(威斯康辛大學),2018年5月。
9.Beyond Left Periphery, 第二次句法制圖國際研討會(北京語言大學)(大會報告),2017。
10.Left Periphery and Beyond,第25屆國際中國語言學會年會(羅蘭大學),2017。
(三)近期特邀講座論文(選)
1.語言與腦科學研究中的伽利略迷題,北京工商大學,2020年12月。
2.句法制圖的新視野:原則、策略與方法,武漢大學,2019年12月10日。
3.句法制圖視角下的漢語研究:以輕動詞分裂投射為例,武漢大學,2019年12月11日。
4.結構主義語言學流派評述,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年9月25日
5.輕動詞的句法層級制圖,瑞士:日內瓦大學,2019年3月11日。
研究項目(選)
1. 2018,生成語法的漢語研究與新時代漢語語法理論創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負責人)。
2. 2012 , 國家外語人才資源動態數據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負責人)。
3.2019,句法制圖視角下的語言習得與認知研究,北京語言大學重大項目。
4.2014, 高級漢語人才重返中國,國家級教育對外交流項目(首席專家,項目負責人)。
5.2013,動態視角下的北京口語語法研究,北京市共建項目(項目負責人)。
6.2009,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中的功能中心語研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項目(項目負責人)。
榮譽獎項
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0)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支教教師(2009)
3.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獲得者(2010)
4.北京市高校育人標兵(2010)
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
(I) 語言學專業:語言學概論,句法學導論(上,下),人類語言學,語言、數學與邏輯等。
(II) 英語專業:英語史,英語精讀,英語聽力等。
(III) 公選通識課:語言+
研究生課程:
(1)碩士生課程:句法學基礎,高級句法,生物語言學等。
(2)博士生課程:句法制圖理論導論,生成語法文獻導讀,語言學研究方法,語言學前沿話題等。
社會服務/學術兼職
《維也納東亞研究》國際編委、《澳門語言學刊》國際編委、多個SSCI和CSSCI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維也納大學客座教授、伊犁師范學院兼職教授、句法制圖國際研究協會(澳門)創會會長、中國形式語言學指導委員會副會長。
國際交流
2006-2007 美國哈佛大學語言學系訪問學者
2010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短訪
2011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任教
2014 印尼九賢人大學短訪
2019 匈牙利羅蘭大學短訪
2019 瑞士日內瓦大學短訪
2012-現在,維也納大學客座教授。
聯系方式
辦公電話:010-82303685
辦公室:北京語言大學綜合樓323房間